是米澤穗信所寫的小說,也是古籍研究社系列的第三集,而本集的重點主要是擺在第一集中多次提到的文化祭,但其實這集也透過多視角讓讀者們更了解主角群們的內心,尤其是福部里志和伊原摩耶花這兩位,若是喜歡這兩位的人非常推薦來讀這本
話題繼續回到本書的中心思想上,即是青春期時的「期待」,而這個「期待」可以指的是對自己的期待,也可以指對其他人的期待,但在本書中所指的是屬於後者的部分
但書中的這個「期待」卻別有一番苦澀之意,因為對他人的期待是源自於對自己能力的放棄,於是當自己對他人投以期待時,便是認知到自己能力不足了。而這樣的認知對正值青春期時的青少年、少女來說,可是一件很令人感到沮喪的事情,就好像剛要建立起來的人生觀被人無情地摧殘了一樣
我想書中的十文字也是面臨到這樣一個處境吧,面對一個生來就有繪畫天賦的友人,因無法跟他一樣厲害的絕望產生了期待,期待他會再一次創作出比《夕暮已成骸》還傑出的名作,只是沒想到《夕暮已成骸》卻是僅限一年的消遣,下一年的故事題材自然也是連看都還沒看過,於是所要傳達出的消息便無法被理解,也無法傳達給當事人了
而另一個類似的例子則是福部里志。在本書中,福部里志一開始也是因奉太郎解開了「冰菓」及「女帝」事件,而漸漸產生了想效法一下現在必須稍微抬頭仰望的奉太郎去破解謎團的想法,只是里志最後完全無法跟上十文字及奉太郎的想法,並在這樣的絕望下放棄尋找真象且產生了期待奉太郎的心理......
或許這裡不該說里志的人生觀被摧毀了,但是對於一個彷彿在找尋自己新的可能性的青少年來說,這樣也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了
此外,貫串全書的十文字的作案理由,也是挺耐人尋味的:
「絕望的差距會萌生出期待。可是如果期待完全得不到回應,等在盡頭的就只有失望。」
有著其他人稱羨不已的天賦,並因此被他人所期待,只是這天賦卻並非自己所想要的才能。有時我會想,這樣對有天賦的人來說是一件好事嗎?
不過書中並沒提到這點,而是以普通人的視角來看待這些所謂有天賦的「天才」,令人羨慕、嫉妒、絕望到心生期待,種種不同的情結調適,也算是青少年們往後在職場上面對更有天賦之人的必經之路吧
而說到心情調適,與伊原摩耶花起爭執的河內亞也子學姐則是一個蠻讓人深思的例子。
學姐因難以接受不常畫漫畫的朋友竟能輕易畫出傑作而選擇了逃避,認為名作只能是主觀問題,且世上並沒有任誰看一眼都會認為是名作的作品存在,而這當然只是瑜亮情結在作祟罷了
河內亞也子學姐嚴格說來並不能算是普通人,不過倒也不能算是一個有天賦的人,大概只能算上一個有付出相當努力的人吧,但也因此當她遇到真正有天賦的人時,挫折也比一般人強烈了許多,心情也相當難以調適而引發了與摩耶花的爭執
只是我想不管是誰遇到這種事也會很難調適過來吧,甚至還會認為是不是自己沒有這方面的才能,而萌生放棄的念頭,要如何學會調適這種心情也許是最難的也說不定
在青少年時期就遭遇到這種挫折,老實說實在不知道是好還是壞,一方面可能因此較為早熟,懂得之後遇到這種事該如何應對,另一方面就是憤世嫉俗、直接放棄了
不過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認清自己的實力,好好加強自己在興趣方面的能力,讓自己不要輸有天賦的人太多就好了,雖然可能還是會難以接受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